山水沂蒙 多彩临沂

提供快速、贴心、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 13153175661

      稿件宣发、视频拍摄、媒体邀约、活动策划与执行

【和合四十·全环境立德树人】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沂蒙精神——临沂第四十中学通达路校区研学课程纪实

临沂第四十中学通达路校区研学课程纪实

追寻红色足迹

传承沂蒙精神


站在孟良崮的巍峨山巅,耳畔仿佛仍回响着冲锋的号角;漫步沂蒙红嫂的斑驳院落,岁月深处流淌着炙热的鱼水深情。这里的一草一木,都是历史的见证;这里的一砖一瓦,都镌刻着信仰的力量……

为丰富少先队员们的实践生活,培养队员们的探究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激发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,增强爱国主义情感。深刻领会沂蒙精神内涵,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,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4月18日,临沂第四十中学通达路校区组织开展了“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沂蒙精神”主题研学活动。

以脚步为笔,丈量山河壮阔;以思索为墨,书写成长华章。从方案的精雕细琢,到行程的躬身实践,再到复盘时的深刻沉淀,这场研学之旅凝聚着600余名师生与工作人员的智慧与汗水。每一份付出、每一滴汗水,都化作绚丽笔触,在时光的卷轴上勾勒出色彩斑斓的智慧图谱。现在,这幅满载故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,让我们循着足迹,一同重温那些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动人时刻……

研学准备篇—精神传承的序章

主题队会点燃红色火种,研学前,四、五、六年级各中队辅导员深情讲述孟良崮战役“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”的军事奇迹,解读红嫂“最后一碗米当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”的无私奉献。队员们在认真学习中汲取了最鲜活的思政养分,让沂蒙精神在队员们的血脉里悄然生根。

孟良崮研学篇—血与火的信仰铸就丰碑

站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,仰望镌刻着“孟良崮战役纪念馆”的鎏金匾额,山风裹挟着历史的余温扑面而来。这座矗立在沂蒙群山中的红色丰碑,不仅封存着7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,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密码。当脚步踏入馆内,那些凝固的历史碎片渐渐鲜活,带给少先队员的震撼与触动,如同沂蒙山区连绵的群山,久久难以平息。

苍松翠柏间,少先队员们身着校服整齐列队。花篮缎带上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的金字熠熠生辉,站在烈士墓前,队员们献上花篮。魏校长上前整理绶带,她虔诚的动作和凝重的表情给队员们树立了庄严的榜样。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发言,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先烈的崇敬与追思。

在孟良崮烈士陵园,数千座墓碑整齐排列,宛如等待检阅的方阵。每一座墓碑下,都埋葬着一个鲜活的生命;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。站在无名烈士墓前,队员们深深鞠躬,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敬意。正是他们的牺牲,才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、岁月静好。一分钟的默哀,是跨越时空的致敬;三次深情的鞠躬,是对先辈最真挚的缅怀。

嘹亮的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,是新时代少年对先辈的庄严承诺。纪念馆里泛黄的照片、雕塑园中凝固的瞬间,无声诉说着那场气壮山河的战役——沂蒙百姓推着小车送弹药、抬着担架救伤员,军民同心谱写了“小米加步枪”战胜钢铁洪流的传奇。这一刻,课本上的文字化作真实的震撼:胜利从来不是偶然,而是无数平凡人用生命托起的黎明!这歌声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,这深情是对红色血脉的赓续!

红嫂故里研学篇—巾帼力量担起山河

走进红嫂纪念馆,“乳汁救伤员”的明德英、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……一个个名字背后,是沂蒙女性用瘦弱身躯撑起的革命后方。她们纳的千层底布鞋,熬的每一碗小米粥,都是对“最后一口粮做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”的诠释。当讲解员讲到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时,女生们红了眼眶;看到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收养42个革命后代的事迹,男生们悄悄攥紧了拳头。那些发黄的军鞋实物、复刻的战时茅屋,让教科书上的故事有了温度。

“你是灯塔,照耀着黎明前的黑暗……”《跟着共产党走》作为一部聚焦文艺抗战的短剧,其核心亮点正是通过艺术创作过程展现精神力量。在短短十分钟内完成词曲创作的戏剧化呈现,浓缩了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智慧与革命激情。

在沂蒙红嫂纪念馆的沉浸式场景中,少先队员们化身“小村民”,列队站在复原的村头老槐树下。斑驳的土墙、简陋的木凳,仿佛将时光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。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,热烈讨论着如何配合八路军出奇制胜,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坚毅,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,革命先辈们的斗争精神如星火般点燃了少年心中的热血。

在《攻打县城》沉浸式情境体验活动中,随着一声声“冲啊!”,队员们紧握红缨枪,在模拟的“枪林弹雨”中躬身疾跑。硝烟弥漫的场景里,一张张沾满汗水的稚嫩脸庞写满坚毅。“原来‘小米加步枪’的胜利这么来之不易!”刚结束战斗体验的“小战士”抹着额头的汗珠,眼神中闪烁着震撼与敬佩。在专业演员的情景引导下,这场沉浸式红色教学打破了历史与现实的壁垒,让峥嵘岁月的革命精神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动课堂。

研学成果篇—踏访峥嵘岁月  接力红色火炬

队员们的研学手册上写满了来自心底最真挚的感悟:“原来幸福生活来得这么不容易”“我要像红嫂那样勇敢有担当”“我现在要好好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!”“团结就是力量,这就是沂蒙精神!”……在追寻沂蒙精神的历程中,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历史土壤上,每一眼都望见军民同心的壮阔画卷。沂蒙精神,是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深刻诠释,它穿越时空,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当夕阳为孟良崮披上金甲,我们的行囊已装满沉甸甸的收获。那些战火中的信仰、硝烟里的温情,终将化作新时代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、笔尖下的理想、成长路上的担当。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,我们该铭记这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,更该传承这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,让信仰的火种在我们的血脉中生生不息,以奋进之姿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红色荣光。

孙中山先生曾言“以行而求知,因知以进行”,此次红色研学之旅,正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。和合少年们在战火遗迹中触摸历史肌理,于红嫂故事里感悟奉献真谛,以脚步丈量信仰,用行动叩问初心,将书本知识与课堂教诲化作探寻真理的阶梯。教育的真谛,不仅藏于字里行间,更生长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沃土中。愿每一位和合少年,都能以双手传递善意,以双脚探索未知,在助人中体会温暖,在付出中收获成长,在勇敢迈步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,让梦想在实践的暖阳下肆意绽放,让生命在行动的滋养中闪闪发光!


 END 


撰稿:刘晓英

初审:张红艳

复审:魏翠艳

终审:涂桂梅




首页    浏览    【和合四十·全环境立德树人】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沂蒙精神——临沂第四十中学通达路校区研学课程纪实
创建时间:2025-04-21 21:11